动物园是搜集饲养各种动物,进行科学研究和迁地保护,供公众观赏并进行科学普及和宣传保护教育的场所。我国动物园的建设在50年代是一个高潮,大约占动物园总数的34%,90年代动物园建立的占21%,其中野生动物园居多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人们对动物园的参观需求增多,推动动物园数量不断增长。从不同类别动物园数量来看,动物园分为动物园、园中园、动物展区三类,其中园中园占的比率最高,为55%,动物园占比29%。此外还有一些动物饲养繁育研究机构等类型,列入“其他”类,只占很小的比率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动物园行业发展前景、动物园市场现状如何?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,未来居民对精神娱乐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多,我国动物园行业将持续健康发展。同时,动物园在陶冶情操、增长见识等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教育意义,发展空间巨大。
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《2022-2026年中国动物园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》分析:
动物园不同于公园,是城市有生命的公共基础设施,是活的博物馆。自从1752年世界上第一个动物园在奥地利维也纳建立以来,就以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遍布全球。游客参观动物园,不仅可以认识世界上丰富多彩的野生生物物种,还可以破除人们头脑中对野生动物种种封建传说,了解人与动物、人与自然的关系,提高人们保护野生动物,维护生态平衡的认识。从不同类别动物园数量来看,动物园分为动物园、园中园、动物展区三类,其中园中园占的比率最高,为55%,动物园占比29%。此外还有一些动物饲养繁育研究机构等类型,列入“其他”类,只占很小的比率。
动物园的盈利包括门票收入、动物园内的消费、娱乐、餐饮等,基于动物园的积极意义,本身盈利能力较强。但是由于行业发展的无序性,导致行业同质化严重,降低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,目前大部分动物园处于亏损状态。动物园行业由于前期建设投入成本较高,同时后续的园区的维护以及生物资产的养护成本较高,整体行业利润率偏低。随着近几年各大动物园积极寻求盈利模式、经营模式的转变,部分园区盈利稍微有所好转,但是大多数园区经营情况仍待改善。
2023年中国动物园行业发展现状分析
动物园经济效益的提升,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,优化人力资源、动物资源、无形资源、场地资源,使得各个资源都能够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,这是当前动物园经济效益提升的广大切入点。相信随着动物园市场观念的树立,动物园管理体制的构建,动物园专业化营销队伍的建立,动物园饲养技术的不断革新,动物园的经济效益势必会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,并会逐渐成为城市短途旅游的特色化产品,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项目。
如今虚拟科技及沉浸式、互动式的产品体验逐渐成为热门产品,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。随着野生动物园越来越趋向于主题化和娱乐化,以“动物+”为核心特征的旅游度假新模式将更加凸显另外,动物主题旅游不仅在内容上可以有多种创意玩法,还可以在多种资源、多元业态上做“加法”。
我国各项事业都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,制约城市动物园发展的各项体制也必将得到改革和调整,未来城市动物园在经营方式、财政保障、野生动物资源配置、规划设计、动物福利及保护教育等方面都将有相应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持,城市动物园在自我转型、自我发展、自我提升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人民生活水平显着提高,人们回归自然、亲近自然、接触自然的愿望日益强烈,并将返璞归真、追求自然和感受自然作为时尚,其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提升和扩宽了城市动物园的发展空间。
在经济方面,传统动物园95%的经济收入来源于门票,过渡依赖门票经济,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。在动物园有限的空间里,只有因“园”制宜、突出特色,才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。如今,关注夜间旅游产品也变得重要。动物园独创的行为展示与生态展示例子:以日本旭山动物园为例,园区通过巧妙的设计,让游客360度参观动物。为了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,合理利用与配置野生动物资源,充分发挥动物园的生态、社会和经济效益,使动物园建设与发展纳入健康、可持续发展的轨道,系统地研究动物园从建设到管理等诸多方面出现的问题,宏观上提出战略性和政策性措施,加强宏观调控,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;微观上加强内部管理,提高管理和业务技术已是当务之急。
想了解更多关于行业专业数据分析,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《2022-2026年中国动物园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》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