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逐梦空天,歼-10飞行员飞出青春航迹——“我们渴望快点成为合格的战斗员”
(资料图)
“00后”陆道奇对青春的定义很简单,“青春就意味着要奋斗”。
进入空军航空大学前,陆道奇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研究人员,从事默默无闻的工作,没想过未来会成为一名飞行员,做着小时候梦想过的“很酷的事”。
和他一样,在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,一群年轻人正处于歼-10改装任务中,他们平均年龄24岁,“胆大”“好奇心重”是这一代飞行员自认为的特点。
青春,就在日复一日紧张的训练、飞行中度过,所有人努力只为了一个目标——早日完成改装,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,驾驶战机守护祖国蓝天。
一路历经淘汰
万里挑一选拔
又是一个飞行日,机场一切流程都迅速且有条不紊展开。陆道奇这天的飞行是空战对抗课目的最后一个架次。
飞机着陆,讲评时教官白振兴给陆道奇打了76分,算下来,这个课目他的平均分排名第一。
2017年,直到大学报到时,陆道奇才知道自己未来可能会成为一名飞行员。因为舅舅浓厚的军旅情结,受其影响的陆道奇报考了空军航空大学,彼时,他对飞行还没有太多了解。
学飞之路充满筛选、淘汰,真正能飞上歼击机的学员需要优中选优。挑选歼击机飞行学员,对视力、身高、坐高都有要求,此外对飞行技能也有一定要求,只有少数学员能通过。
和陆道奇同步改装的飞行员,大部分来自同一个学院。2016年,18岁的罗迎宵进入空军航空大学,去年10月,分到南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旅进行改装。
这里的学习强度高,节奏也比院校快得多,但好在每天都在摄取新知识,罗迎宵觉得日子充实,不会乏味。
6年前刚入军校,于旭就经历过这种“苦日子”,当时从高中进入大学,猛然扎入高强度体能训练的“漩涡”,身体上难免吃不消。现在回忆起来,于旭发现那段时间很轻松,“除了学习理论、锻炼,也没啥事”。
而罗迎宵最初对飞行的认识局限在民航,但因为被飞行员的“光环”吸引,他参加并最终通过了选拔严格的招飞。
层层考验学飞路
信心与彷徨并存
几年同窗时光过去,他们早已彼此熟悉。同学中,“00后”是少数,受照顾之余,陆道奇也时常会被开玩笑,“要是哪个落地落得好了,他们会说,看‘00后’就是强。”
新一代飞行员是什么样的?在陆道奇眼里,可能思维更活跃点,更喜欢问为什么。
有时候,也多了些不服输的劲头。离开学校之后,罗迎宵感受到一些变化正在集体间发生,“用教官的话说,就是眼里有光”。
过程难免也有彷徨,飞初教-6时,陆道奇排名倒数,对自己否定也多。意识到问题后,他下决心要赶上来,慢慢摸索出学习方法,在教官带教下慢慢提高成绩。他的排名,也从初教机的中下,到高教机结束时进步到中等,到如今成绩步入了中上。
大学前两年,于旭和罗迎宵也都经历过一段迷茫期,同届的学生上同样的课程,做同样的体能训练和专项训练,“大家好像都差不多”。
歼-1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歼击机,也是大规模列装空军作战部队的主力机型之一。完成改装,也意味着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三代机战斗员。看到歼-10飞机的第一眼,陆道奇觉得很新鲜,比想象中“大一些、高一些”,也多了些早日驾驶战机的期待。
首次单飞,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尤其关键。陆道奇记得当时的紧张情绪,心里一遍又一遍默念飞行程序和动作要领,顺利飞上天后,紧张感消散,“那种俯瞰大地的视觉冲击感又回来了”。
“飞机接地,心中巨石落地”,第一次单飞着陆前,罗迎宵的心也在悬着。独自上天后,不再有人在后舱指导教学,所见偏差要自己去分析修正。
虽然中间也有偏差,但罗迎宵的首次单飞整体节奏都在趋于稳定和标准。最后一个架次落地,指挥员通报着陆好的,罗迎宵才轻松下来。这次顺利的飞行,给了他信心,“从客观上是对自己飞机操纵能力的证明,也是主观上从学习到掌握的蝶变”。
铭记前辈精神
盼望早日完成改装
难得空闲时,陆道奇喜欢和同学打打球、玩玩游戏,大多数时间是简单甚至枯燥的。陆道奇的同龄人大多在忙着考研或者找工作,生活更自由,状态和他完全不同,不过,他很坚定,“这是自己想要选择的人生”。“我们生活的地方就这么小,但是天空很大,我们飞行的航迹可以很远。”陆道奇说。
随着一大批新型国产主战装备陆续投入实战化训练,一线作战部队对飞行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。
去年三代机体检,让陆道奇难忘。离心机训练时,如果成绩不合格,也就意味着只能止步二代机,“就想着自己后面要飞三代机,千万不能输。”陆道奇深知,未来对军事训练的要求逐渐提高,自己要增强体能,才能更好适应发展需求。
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,陆道奇也有觉得“热血”的时刻。有一次单位组织训练飞行时,突然转为战斗飞行,雷达显示有不明飞行物靠近边境,看着当时请命上前查看的飞行教官,陆道奇深受触动。“我想,如果有一天我可以担负任务,碰到这样的情况,我也会毫不犹豫的。”
上学时接触的老一代飞行员空战故事根植于心,“抗美援朝时期的飞行员飞行时间不长就可以升空作战,敢空中拼刺刀。如今,我已经飞了快400个小时,我们都渴望快点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。”陆道奇也盼望着,未来能飞上更先进的战机。
从军校学员到飞行学员、飞行员,再到现在慢慢向战斗员转化,罗迎宵对飞行员光环的追逐,也潜移默化成对身份的认同。
对飞行的热爱何时发生,已经无从追溯,但去年10月,在外场训练时,第一次看到歼-10加力起飞,尾焰“融化”成热浪,发动机轰鸣撕裂空气,听觉、视觉构建了一个极具感染力的现场,罗迎宵心里涌上一股说不上来的激动,感觉“之前的努力都很值得”。
秉承“年轻人应该锋芒毕露”观念的罗迎宵,在情感表达的时候试着消解崇高,他调侃自己“中二”“可能把自己看得太高”,铺垫之后又说“当兵总得有点热血才行”。他讲到飞夜航的时候,在空中俯瞰城市,尽管感受不到灯火中的热闹,但他知道只有守好边境,才能守护万家灯火。
罗迎宵现在对自己也有两个目标:短期目标是把现在有限的每个架次飞好;长期目标就是锻炼身体,顺利、高质量完成改装,尽快到一线部队去。
南方日报记者 曹嫒嫒 张晋 通讯员 吴高明 周令 甄实 (曹嫒嫒 张晋 等)
标签: